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

茶酒之間 - 陶傑


台灣大詩人余光中先生不但新詩了得,比甚麼徐志摩之類的「詩人」高十班,散文的用詞尤其精雕玉琢,是公認中國作家中文字美態意境的第一人。

武俠小說家金庸的文字淺白友善,從不矯揉扮嘢,從小說到評論,無一不受歡迎,是中國作家中文字行雲流水洞澈通明的第一人。

但誰的中文更好呢?是余光中的「雕琢派」,還是金庸的淺白大師?正如是紹興花雕酒好,還是杭州雨前龍井妙,兩樣不可以比較,因為一樣是酒,另一樣是茶。

余光中的中國語文在大陸知識界比較多知音,奉為「美文」,在香港反而不像Hello Kitty一樣受下一代歡迎,因為他們早已退化了語文的觸覺。金庸的作品在中國和海外都廣受歡迎。因為金庸不寫美文,只寫「通文」︱︱在通俗之中,兼善清通和滿通。余光中是詩人,他的職責是錘煉語文,金庸是報人,報紙是傳媒,報人的義務是營運中文。

金庸的中文比余光中更Plain,但在中文世界,不是兼有金庸和余光中,比獨家代理更加多姿多采嗎?除了中環占美廚房的美食牛扒,今天的香港西式飲食市場,還有「扒王之王」的通俗牛扒。文字的風格不止一種,飲品美食也有高價和中低價貨,一樣可以經營得賺大錢。女人總希望自己的丈夫是郭靖,但對着平實樸拙的郭靖十年,也不會介意有一個像楊過一樣浪漫得很偏激的情人。

人性有很多層次,市場也分許多階級和職業,單英文寫作,只學簡易淺白一家是不夠的,雖然那是功夫的「紮馬」,是最基礎的入門,但「紮馬」到底沒有殺傷力。

美國有一位語文大師,名叫辛賽(William Zinsser),他寫過一本教美國人怎樣寫作的經典手冊,名叫「怎樣寫好」(On Writing Well),全球行銷九十萬冊,有志學習英語寫作的人,可以奉此為終身相隨的經典。

但是辛賽不止這一本力作,他還出版編輯過許多本教人寫不同文體的理論書,包括「撰寫美國傳記的藝術和技巧」、「撰寫回憶錄的藝術和技巧」、「撰寫宗教文字的藝術和技巧」、「撰寫政治小說的藝術和技巧」、「撰寫兒童讀物的藝術和技巧」、「撰寫旅行文學的藝術和技巧」。一千類讀物,寫給一百種讀者看,需要一千乘一百種心眼。誰敢說自己的語文是頂呱呱的呢?一切天外有天,「無謂爭拗」總是有損和諧,多讀多看,永遠比多寫更重要。

因為我們既愛龍井,也喜歡花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