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教授 (2013)


Standard
教授
「教育,是一場對抗不公義社會的最大抗爭。」
主角潘燦良這句擲地有聲的宣示,讓我腦海中浮現了很多往事,有反國教的日子,過去20多年讀書的時光,讀大學時對社運的接觸,以及大概這世人唯一一年的教書經歷。
莊梅岩說故事很有自己的一套,由《野豬》到《教授》,雖然說的是不同的題材,前者關注了對真相的追尋和日漸消失的新聞自由,後者則談及了教育的本質和教育日漸產業化的問題,但卻都延續了莊梅岩對社會的關注和疑問﹕我們應該如何,並可以付出多少的代價去捍衛那些我們應為值得的人與事呢﹖《教授》中的教授,付出了他的青春,他的升學的機會,他的家庭,去參與一場又一場的社運活動,捍衛社會上逐漸消失的公義﹔女主角阿Lu為了確保畢業後的出路,放棄了自己喜愛的哲學系﹔熱血社運王子Jeremy 為了不成氣候的社運,最終放棄了自己的學業、社運戰友和喜愛的師妹。阿Lu和Jeremy 最終「捍衛」的是自己,也許看來沒有教授所「捍衛」的公義偉大,但至少,他們的選擇都是忠於自己的,都是經過自己的思考而來的。而教育最重要的一環,其實就是培育出學生獨立的思辨能力。
教育產業化確實是一個很令人擔憂的趨勢,看著愈來愈多的內地生在校園裡出現,然後攻佔宿舍,圖書館等等所有設施,佔據本來應該屬於香港學生的教學資源。然後又因為這些外來的學生選科為學校帶來為數不少的收入,加上本地學生日益受歪曲的社會形態所影響,傾向選擇商課等較為「專業」的課目,學校對人文學科比以前施予更多的限制。看著以前上課的main build 終難逃被改建的命運,看著那個曾經孕育著我們思維的地方被改成行政大樓,見證著那些曾經動蕩我們慣性思維的學科被cut ,實在令人感歎。
劇中潘燦良曾說過類似這樣的話﹕「教與授,的確沒有一個明確開花結果的時間,我們只能播下種子,然後期望有一天這些種子能開花結果。」我想起生命中曾教過我的老師,想起那個小學時候當正我係女的梁老師,想起小學畢業後5年多後見到她,那時她知道我家經濟結据,竟然有一天就那麼突如其來地寄來了一張支票給我。對於沒有在她有生之年回報她一直感到遺憾,卻同時感激這一個對我不離不棄的老師﹔也想起了大學時數個老師,我沒有與他們有多深的感情,卻真心感激他們帶我走出了我的comfort zone,接觸社運的人士,參與社運的活動,為我培育出一顆勇於面對自己和世界的心,讓我有獨立的思維去了解身邊發生的事。
這些經歷也確實影響了我教書的心態。那時候即使教的不是一間Band 1 的學校,我也沒有雄心壯志到要我的學生拿到「很好」的成績,我只是希望他們能夠忠於自己的良心,做一個能夠向自己交代的人。教育於我,是培育出一顆勇於面對自己,面對世界的澄明的心。我也許沒有真正教曉他們甚麼,我只是想在他們跌跌撞撞的時候,盡力地為他們付出時間,分享我的經驗,給予他們要的支持。這幾年看著曾經教過的學生都關心社會、積極捍衛公義,確實令我感到很欣慰。也想起那時辭職的時候學生一直追問我離開的原因,我只說是想到自己所愛的藝術界闖闖,可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我接受不了那時候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對教學馬馬虎虎、不負責任的態度。教育是對抗社會不公不義的一場持久的抗爭,我是真的希望我身邊所認識的老師朋友都能夠用心去參與這一場運動。
ps: 香港話劇團的戲幾乎沒有讓我失望過,或許是我跟陳敢權的口味頗對得上。《教授》也同樣是一套值得入場的劇,佈景設計非常靈活出色,演員的演出也依舊相當不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