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 星期三

有意義學習 vs 機器學習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 (Ausubel)的理論, 學習可以分為「有意義學習」 與「機器學習」兩種。「有意義的學習」是指孩子能把新學習的知識,和大腦原由的舊知識連結,並經學習後,內化為認知結構的一部份。換言之,只有那些能配合孩子能力與過往經驗的學習,才會產生有意義的學習(張春興,民83)。

而「機械式學習」是指孩子不能把新學習的內容與舊知識或經驗互相結合,因此需要透過機械式練習,才能把這些零碎的知識記住。這種運用死記的方式去學習,即使被記住,仍處於孤立的狀態,是無法和孩子原有的知識在大腦融為一體。

運用字卡,確實是簡單而且很快見到效果的一種方法,不過,就如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指出,反覆又反覆地讓孩子看字卡,猶如用死記的方式,把不同的字,零碎地塞入孩子的腦袋。這些孤立的單詞,不能和其他知識連接,只有短暫的記憶,很快就被忘記。此外,這些獨立的單詞是沒有連貫性的。它不像故事書一樣有內容,讓孩子可以記住某些情節或與生活經驗掛鈎。因此,認字不應和閱讀分割。

認字不應和閱讀分割
如果使用字卡,或許家長需要挑選一些與孩子已有知識的詞語,或和故事書一起教導,才會變得有意思。畢竟,「有意義學習」的學習才是有價值的。

奧蘇貝爾指出,由孩子自行發現知識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對於幼兒能認多少張字卡,只能反映其中文讀字能力。語言的發展,當然不只限於詞語。更宏大地看幼兒發展,語言只是認知發展的其中一個部分。智力測驗也沒有要求孩子讀詞語。

再者,讀字能力和智力測驗的分數,也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果想啟蒙或刺激孩子腦部發育,應多讓孩子探索、發掘、表達、組織、分享、溝通。這樣,才能真正地提升孩子的語言,認知與社交發展。

參考資料:
Ausubel, D。P。 (196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Ausubel, D。 P。, & Robinson, F。 G。 (1969)。 School Learning: An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psychology。 New York, Chicago, San Francisco, Atlanta, Dallas, Montreal, Toronto, London, Sydne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王春永 (2012) 。教子有方家長應懂的心理規則。香港:三聯書店。
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際。臺北:東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