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王岐山為什麼推薦讀《舊制度與大革命》

近期,有一本書在國內正在掀起一股不大不小閱讀熱潮,那就法國歷史、思想家亞歷克西.德.托克維爾的名著《舊制度與大革命》。有心的讀者會發現,如今不僅在實體書店難以買到這本書,就連網上的卓越圖書和當當書城,顯示該書「暫時缺貨」已經很長時間了。
這本書備受追捧的一個直接原因,是因為新任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的推薦。
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主持聽取專家學者對反腐敗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的座談會時,向與會專家推薦了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一書。
《舊制度與大革命》是一本怎樣的書?王岐山為什麼推薦大家讀《舊制度與大革命》?這樣一本舊書,對轉型期的中國能帶來何種啟示?
新任中紀委書記的推薦使該書進入大眾視野
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王岐山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對反腐敗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座談會結束時,王岐山在總結講話中講到反腐「更希望潤物細無聲,不大搞動靜,但是也不能有困難就不做」,並推薦了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一書,稱「我們現在很學者看的是後資本主義時期的書,應該看一下前期的東西,希望大家看一下《舊制度與大革命》」。
《舊制度與大革命》原著出版於1856年,中文譯本在1992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探討的是法國大革命,原有的封建制度由於腐敗和不得人心而崩潰,但社會動盪卻並未帶來革命黨預期的結果,無論是統治者還是民眾,最後被相互間的怒火所吞噬。
這本書自有中譯本後,一直是中國思想界、知識界的關注對象,並被列為政治學的必讀書目。這一次,因為推薦者的特殊身份,這本書從「圈子讀物」變得廣為人知,進入了更廣泛人群的視野。
事實上,在更早的時候,《舊制度與大革命》一書已經在高校中及知識界人士的言談中成為熱點話題。有學者一兩年前就已將它作為重點著作,與學生一起研讀,並寫下讀書心得在網上與公眾分享。
「兩年之前,我就帶領自己的學生閱讀和研究這本書。那時它還是一本非常小眾的讀物,沒想到這次因為高層的推薦,它一下子火了起來。」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告訴記者。
《舊制度與大革命》主要討論的是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的起源,尤其是法國革命那種特殊的暴烈性或狂暴性的原因。托克維爾認為,法國大革命的民主政治實踐,體現了一種為追求社會平等而不惜犧牲個人自由的政治文化,而這種政治文化恰恰是從革命前的「舊制度」政治文化中蛻變出來的。
「這本書的學術性很強,雖然語言很平實,像是一種娓娓道來的聊天,但要讀懂它還是需要有點世界近代史、法國革命史的知識準備;而且它微言大義,內涵極深,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穫,因而要讀很多遍才行,僅 看一下 是不夠的。」一位專門研究法國史的專家表示。
托克維爾「悖論」引發的爭議由來已久
法國大革命作為一場激烈的社會政治革命,進步性不容置疑。托克維爾在書中指出,大革命並非在完全停滯的狀態下發生,而是在改革已經啟動,統治已經顯得開明,社會已經看起來繁榮的條件下發生。「對一個壞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因為舊制度的某些部分已經廢除時,人們對餘下的部分更加不能忍受,也更加懷抱剷除的希望。
「繁榮卻引發革命,這就是所謂的托克維爾 悖論 。」《公共論叢》主編、《讀書》雜誌執行主編王焱向記者介紹。托克維爾「悖論」引起了知識界不少學者的研究興趣。
讀懂托克維爾就必須瞭解其人其時代北京師範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林猛認為。托克維爾出生在貴族家庭,早年熱衷政治活動,1838年出任眾議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參與制訂第二共和國憲法,1849年曾出任外交部長。作為「最後的貴族」階層的成員,作者有別於普通社會學者,可以說《舊制度與大革命》的闡述正是一個既得利益者對社會變革的冷靜觀察。
尋求「平等」的時候,千萬不能忘記「自由」,這正是托克維爾從法國大革命中所得到的最重要的啟示。托克維爾家族在大革命中蒙受了巨大的苦難,但托克維爾仍能對大革命持客觀、公允甚至部分肯定的態度。因為他深切認識到,自啟蒙運動、美國獨立以來,王公貴族的獨佔統治再也難以為繼,民主已經是不可抗拒的歷史大潮,法國大革命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必然要發生的一個事件,具有不容否認的歷史必然性和正當性。
但作為自由主義者,托克維爾內心深處最珍視的還是「自由」的價值。終其一生,他都對民主政治對平等的重視有可能導致對自由的侵害,有一種深深的隱憂。這一點早在他的《論美國的民主》中就有所體現:一方面,他承認民主是世界潮流,另一方面他也擔心,民主政治強調人人平等,搞得不好很有可能導致「多數人的暴政」。
受訪專家表示,托克維爾的這種視角,恰恰是改革者的視角。中國改革,官員和學界的作用必然在整個社會群體中更為突出,是最需要讀懂這本書的兩個群體。可以說,《舊制度與大革命》是權力執行階層的啟示錄。
「自由的喪失和重建是我們在讀過該書後應該思考的命題。」林猛表示。
居安思危是當政者應有的思考
有網友發表評論稱:「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是一本好書,要看看,對於釐清原來的錯誤思想很有幫助。」也有網友表示,歷史的檔口,當權者和民眾都應該做出正確的選擇。歷史使人明智,現實問題可以在歷史中找到答案,尋找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有反思就會有進步。
中國社會現在正處在社會轉型、制度轉型的時期。當前腐敗案件多發高發,反腐形勢依然嚴峻,很大程度與「改革進入深水區」、「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有關。受訪專家認為,在這樣的歷史關頭,處理社會政治矛盾既有技術問題,如「潤物細無聲」還是「搞出大動靜」,也有遠在技術問題之上的本質問題,就是權力將要受到怎樣的制度約束。
新的改革如何啟動?新的制度頂層設計如何展開?這需要大的政治智慧。
沿著托克維爾「悖論」的思路似乎可以順勢推出,不改革反而利於維持社會的平衡。受訪專家表示,這其實是最容易誤讀的地方。
專家認為,實際上托克維爾正是在提醒社會變革的主導者,必須革新出一種能夠替代革命的社會變革方式。「不改革死路一條」,雖然已經是包括決策者在內的中國官方共識,而認識到這一點其實還遠遠不夠。《舊制度與大革命》警示制度創新的重要作用時,雖然沒有給出更具體的建議,但書中得出了促進社會真正進步的制度創新不是革命能達到的結論,這正說明改革者必須直面制度創新。
「並不是改革就造成災難,或者說改革招致革命。」王焱看來,在這本書受到追捧的時下,更要保持一份讀書人的清醒。對於學界來說,雖然認識到當前中國正處在社會變革的關鍵期,但學界應從《舊制度與大革命》中認識到,對社會變革的研究不能脫離舊有制度體系,當前中國改革,是要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不是對舊有體系的全盤忽略。
有專家指出,這本書在中紀委的專家學者座談會上被推薦,雖然可以被理解為讓人們對反腐的緊迫性、反腐效果關乎政權生死存亡有更為深切的認識,但反腐本身就不只是懲罰貪腐官員,只有以提高制度的整體有效性為基礎,腐敗的預防和懲罰才能有所成效。
「有人提出,中國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之路走得十分平穩,在未來的改革之路上是否會有風波的危險?我覺得這個問題並不可怕,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不難。」何兵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法治的平台。通過法治實現民主,先法治後民主。」
「法治的作用非常重要。人們期盼的改革並不是要每個公民都去尋求權力。」何兵表示,唯有培育公民熱愛自由的民主精神,才能使我們的國家順利轉型,才可能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好。「當下迫切解決的是以法治國、進一步樹立規則。」何兵強調說。
「這本書給我們的思考和借鑒是,當發生衝突和矛盾的時候,不要使個體直接面對國家,要有 中間地帶 的緩衝,比如媒體、司法,甚至一個能辯論是非的平台,如果具備這些條件就可以使我們有足夠的時間迎向民主。」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仝宗錦這樣認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