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正向心理學」,一門讓人快樂的專業學科

專題報導:
「正向心理學」,一門讓人快樂的專業學科
 
社會愈進步,人心愈見不快樂,近年抑鬱症的個案不斷攀升,便可見一斑。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指出,現時全球共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患者更有年輕化的趨勢,這不但對個人生活和工作帶來影響,更同時為社會造成負擔。因此,為預防心理問題的出現,建構個人內在正能量的「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便應運而生。在過去十多年,它漸受社工、輔導員、教師、醫護人員等重視,將它當中的理論和概念,應用於助人「成長」之中。
photo
(左起)演講嘉賓鄭明輝先生、姚穎詩女士、魏綺珊女士及主持黃萬成先生於學院7月初舉辦的「正向心理Apps」研討會中
 
起源與發展
「正向心理學」是21世紀重大心理學理論之一,發展「正向心理學」的代表人物,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沙利文博士 (Dr Martin Seligman),在1998年出任美國心理學會會長時有見傳統心理學只著重治療精神病及處理心理問題,卻未能教人尋找快樂、創造有意義的人生,沙利文博士聯同其他心理學家及學者,著手發展一套全面的「正向心理學」系統,並進行持續及廣泛的研究,以科學方法去解釋人們追求快樂的心理和行為。
 
「正向心理學」是甚麼?
「正向心理學」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快樂的科學」(The Science of Happiness),以研究個人長處、建立正面情緒和品格為重點,助人發掘潛能和防禦能力,建立美好素質,以裝備自己,應付挑戰,並指出「正面思考」對人們幸福扮演的關鍵角色。
 
快樂方程式
沙利文博士在他的著作《真正的快樂》(Authentic Happiness) 裡列出了一條「快樂方程式」:H=S+C+VHappiness 快樂指數 = Set Range 天生的快樂幅度 +Circumstances 現實環境和個人際遇 + Voluntary Activities 個人控制範圍)。
他指出快樂有40%是來自天生的情緒基調,有些人天生較易開心,有些則較易憂鬱。一般人以為後天環境和個人際遇最重要,但原來環境際遇在快樂方程式中只佔20%,因人們在適應環境或際遇後,心情會回復至自身水平。最後,40%是自主能力,包括思想模式、對事情的理解、應付問題的能力,及行為模式等。由此可見,快樂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正面思考」便是最實際和有效的方法。
 
「真快樂」是甚麼?
沙利文博士及其他學者認為,享樂並不等於真快樂,因享樂是即時的感官滿足,無須太大的能耐和思考,且並不長久。
較高層次的快樂是滿足 (Satisfaction) ,須透過才能的發揮及努力而達至。沙利文博士認為每個人若能認識及發展自己的專長或性格優點 (Signature Strengths),經過努力並獲得成功時,所得到的滿足非單純享樂可以比擬。
最高層次的快樂是能運用專長和性格優點,去投身有意義的事業或活動,令周遭的人或社區都能獲益,這才是真正的快樂 (Fulfilment),亦是有意義及價值的人生。
研究發現,快樂可為人帶來心智、身體、表現、創意,以及人際關係等多方面的好處。心理學家 Fredrickson 提出快樂情緒能擴闊及建立個人能力的理論,用科學方法證明快樂可叫人思想更靈活、更具創意、更願意嘗試新事物和冒險,以及增強學習能力。
 
如何面對過去、現在和將來?
「正向心理學」主張對於過去,以感恩 (Gratitude) 的心面對生活的順與逆;以寬恕(Forgiveness) 態度面對不愉快的經驗;以正面關係 (Positive Relations) 重建良好的人際網絡。
對於現在,要活在當下。面對每天的生活,學習以神馳 (Flow) 盡情投入生活;以靜觀(Mindfulness) 安靜的獨處;以助人 (Altruism)  作為快樂之本;並積極發揮個人的性格優點 (Character Strengths),從而開心過每一天。
迎向未來,要學會建立樂觀 (Optimism) 、希望 (Hope) 和具意義 (Meaning) 人生的方法,當將來遇上逆境和挑戰時,易於以正面和勇敢的態度面對。
 
如何擁有「正向心理」?
要擁有「正向心理」,就要擁有「正向思想」和「正向性格」。
「正向思想」就是將自己的思想導向一個「正面」的方向,不但能讓內心感覺安然,還會加強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周圍環境也有正面影響。
要擁有「正向思想」,除要將現有的「正向思想」發揚光大,更要懂得把負面思想轉換成正向。
至於「正向性格」則是天生的,但由於周圍環境的負面因素或多或少被壓抑著。我們可通過有意識的努力,重新發掘及激發「正向性格」。
 
相關課程:
正向心理學-啟發潛能及心理素質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