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潛質無限,想法與創意皆天馬行空,學校就要讓天馬不再行空,把想法與理想付諸行動,那才沒浪費學生的才華。沙田林大輝中學就是讓學生實踐夢想的學校,四大特色課程:體育、IT、健康教育、藝術與時裝設計,讓學生在不同範疇各展所長。直資學校自主的優勢在林大輝中學尤為明顯,還是精英運動員的搖籃。
黃廣威校長以前教資訊科技,投身IT教學多年,形容自己是「好玩、敢試」的人,保齡球、足球、音響、相機、中樂、文學……無所不歡。他希望學生們能擁抱夢想之餘,還要向着目標進發,停留在天馬行空只是空想。敢玩的校長,加上好玩的老師,再配上能玩的學生,組成了一家「活」的學校。
賽馬會的公關李先生一再叮囑黃校長和記者,多談談林大輝中學、馬會與曼聯合作的學界足球發展計劃,但這家中學實在值得多着墨,只好將來再詳細介紹。上月初大名鼎鼎的奧脫福鋼門舒米高訪校,為這個計劃揭開序幕,黃校長是曼聯「鐵粉」,那天壓抑興奮的心情,訪問時關上門才大解放:「我們知道那邊有球星過來,但沒想到是舒米高那麼經典的!」
黃校長也愛踢球,讀書時代瞞着媽媽去看南華比賽。「我現在心很想踢,但身體和老婆不准,歲月不饒人啊!你也是單蹄馬吧?那另一隻腳膝蓋一定有事。」聽黃校長說得頭頭是道,還真有點渾身是傷的名宿白賴仁笠臣的況味。該校校監林大輝也愛足球,所以足球在開校十年來都是學校的象徵。
學校找來香港名宿丘健威擔任總教練,學生在名牌效應下自然更投入。該校足球隊分AB隊外,還有後備校隊,「這些名稱讓他們有自豪感,那樣才有心思練下去。幾個梯隊訓練和比賽時間不同,總教練也能兼顧不同的操練,加上這次與曼聯合作,將來有外籍教練過來,學生更開心了。」黃校長說。
主張一生一體藝
足球之風有多盛?「我們有女子足球隊,一般學校很少有。曾有校長會提出與我校老師打友誼賽,問:『能湊夠一隊嗎?』我說:『嗯,兩隊應該無問題,還有後備。』」黃校長帶點自豪地說。記者問在席的英文科陳老師擅長什麼運動?她風趣地說:「我擅長……睇。」黃校長說:「她是一半體育迷,睇育嘅睇。哈哈!」
事實上,該校最大的特色正是如此,同學就算不愛體育,進來後也會懂得欣賞體育。「我們覺得一生一體藝,他們最好能夠玩一種運動、玩一種樂器、畫一種畫。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那最起碼畢業時可以喜歡一種運動,懂得欣賞一樣藝術,可以聽某一些音樂。這樣的全人發展比較均衡,不能只是死讀書。」黃校長解釋。
除了足球,還有划艇、單車等熱門項目,那些學生如何調配學習時間?黃校長說:「我們有不同類型的學生,部分是體院的精英運動員,四點放學就要去體院練習,另一類是半精英運動員,一個禮拜可能有兩三天在體院,另外兩天在學校訓練,所以一般放學後,各體育隊就開始操練,熱鬧極了。」
一般學生也要學習不同的特色項目,每年考試後一兩個禮拜,校方安排不同活動給同學。「比如今年是手球加射箭,明年可能是足球加划艇。我們希望在五年裏能讓他們體驗五項運動,將來不管繼續玩還是看都好。」學校也給畢業生另行頒發體能認證書,同學要游二十五米、規定時間跑四百米,還要懂踩單車。「我覺得這些都是基本求生技能。」黃校長笑稱。
彈性上下課時間
四大特色課程各有兼顧,不會只注重足球或體育, 如果大部分學生喜歡美術,藝術與時裝設計的資源就會多一點。校園裏也充滿藝術氣息,牆上的油畫,還有3D打印出來的老師畫像。「學校希望未來五年全校的牆身都不用找人髹油,全是學生自己的作品。我們很自由的,他們建議畫什麼,只要美術老師批准就可以做,學校是他們自由發揮的地方。」
精英運動員如何平衡學業和運動?「他們上下課時間有彈性。以前有划艇的,四點起床,六點練習,七八點才完,肯定趕不及上學。還有一個打網球的,三點四十五分就要提前離校。他們有彈性但沒特權,自己有責任問同學、老師教過什麼,有什麼功課,也要主動找老師做課後補習。」
不少精英運動員有錯誤觀念,覺得體育好就不用讀書。黃校長希望在心理上糾正他們,「我們請退役運動員回來分享,告訴他們這種想法是錯的。我也告訴他們,如果你代表了香港隊,出外練習和比賽要用英文交流。你也許未必能兼顧那麼多科,但中英文不能差。再看遠點,將來找到特別入大學的名額,你起碼也要中英文、數學、通識四科合格。」
這些運動員也要有心理準備,比一般學生用更長的時間畢業。「一般同學六年畢業,他們可能要七年,因為他們大部分時間在訓練,他們要告訴學校想用多少年畢業,如果今年覺得數學跟不上,那就明年才考。」這家文法課程和特色課程並重的學校,補課自然也放不少資源,比如利用互聯網做功課、評估和測驗,這些對精英運動員幫助非常大。
「我們再與體院談一個夥伴計劃,將來可能讓運動員透過運動獎學金來我們這裏,我們提供彈性上課時間給他們,可能只讀半天和四科核心科目,其他自選科不用讀。甚至功課也與他們的項目有關,比如通識科的專題研究可以是劍擊,這樣既幫助學習,也能提升自己的體育成績,說得俗點就是一雞兩味。」
辦教育要留空間
林大輝中學的學生比較活,既有好動的活,也有思想上的活。「他們有很多想法,如果用很傳統的眼光看,會覺得他們百厭。但看真點,其實他們腦子轉得快,很多東西想做。他們在體育或美術有突出表現,因此過去在小學拚命投身其中,導致發展不夠均衡,我們要開拓他們的視野,讓發展更多元化。」黃校長說。學生潛能無限,一經發掘讓人刮目相看,陳老師補充兩個例子。
「剛剛有個讀中五的同學,他本身是打高爾夫球的,竟然贏得珠寶設計比賽冠軍。他看上去還像個大男孩,很難相信能設計出鑽石首飾,這更讓我們覺得年輕人的潛能不能低估。教過他的英文老師說,他小時候進來時也不覺自己有藝術天分,慢慢接觸過才發現,如今一試就成功了。」陳老師說。視藝科一年一度的時裝設計即將舉行,同學花近一年準備,從草圖、買布、找模特兒一手包辦。
還有一個例子是前香港賽艇代表隊成員陳梓厚。 「很多人覺得體育與藝術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只是沒有好好開拓而已。之前有個畢業生是划艇選手,他現在在騰訊做設計師,長駐北京,香港人進騰訊的恐怕不多。他在這裏還是田徑選手,不是讀美術的,他說當年在學校偷看同學畫什麼,在那樣的氛圍之下,半途出家也找到出路。」陳老師說。黃校長補充:「我們辦教育就要給機會和空間他們,為他們一生人籌劃,不是現在的,教育界的視野一定要闊,今年拿幾面金牌沒有意思。」
學生發展多元化,還要照顧精英運動員的特殊需要,這裏老師的工作量應該不輕。陳老師說:「其實沒特別重,但老師一定要調整教學方針,這才是挑戰。這不是我第一家學校,這裏的學生比較活。有時老師說錯話,他們馬上有反應,說你剛才說的不合邏輯。他們接觸的東西多,思想比我們快,如果老師的思想也不夠活,未必能配合。」
黃校長則坦言老師的工作量多,全校二十四班, 七十二位老師,基本是一對三,比一些學校一比二點幾多。「不過老師的工作量是大的,我一開始說學生很活,他們可能突然問你一個問題,還是一般主流學校學生未必問的,所以這些問題會令老師也恍然大悟。所以我跟老師說胸襟一定要廣,知識要廣,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不會就直接答不會。」
學生與教師平等
陳老師也有親身經驗,一些學生問專門項目的術語,很易就難倒她,不過這反而拉近師生關係。「我說要回去查,如果你查得比我快,我稱讚你。我第二天找到告訴他,他們會對你信服和感恩,覺得我們願意為他們多付出。所以,就算不懂回答只要坦誠相告,他們也會欣賞的。」的確,在資訊爆炸的年代,老師沒必要感覺遭學生刁難,只要平等相待就能師生融洽。
至於IT和健康教育方面,學生也獲得更多知識,如寫Apps、學用3D打印機,健康教育與社會關懷方面,除了健康飲食、正面人生觀,還要從關心自己開始進而關心社會。「我們也注重社會服務,初中有一定服務時數。」今年學校年宵走出校園,讓附近街坊參與,這樣能培養學生的生意頭腦,「我們校監是企業家,自然也希望學生在這方面發展。」黃校長說。
DSE的成立對林大輝中學的學生反而有利,首先幾大特色項目都包在考試裏。「過去分兩個階段,會考之後有高考,就像考車牌要考筆試和路試一樣,考完會考後他們不敢玩,覺得考試最重要。現在不同了,他們可以真正享受校園生活,加上現在很少插班生,學生的歸屬感提高,整個生態都更為健康。」
黃校長也是很活的校長,不知道是他令學校變得更活,還是學校令他活。他可以跟攝影師談相機、音響、中樂,也可以跟記者談曼聯後費Sir時代的變遷。最風趣的對話是有關他和太太的,他說:「我很欣賞美術老師申請優質教育基金的題目:天馬不再行空,年輕人要緊抱夢想,還要朝着方向進發。所以我喜歡什麼都試,所有正當的嗜好我都有。哈哈」
陳老師說:「所以校長很懂得消費的,哈哈!」
記者:「還好你太太是做會計的。」
黃校長:「不好意思啊!我也總擁抱佳能Mark III的夢想,但到現在出Mark IV,還沒到手。我也入了紙買佳能小白,全部都沒買過。」
頓時整個訪問也活了起來,這樣輕鬆自在的訪問確實不多。
撰文︰吳 雄
攝影︰郭錫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