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如何培養志氣高揚的孩子?

我們不難發現現時的學生普遍都缺乏鬥志,沒有遠大的理想,跟過去的學生能面對困難, 積極應付是截然不同的。
  據我們的觀察所得,幼稚級 (三至五歲) 的學生對得失成敗並不太瞭解和看重,但初小級 (六至十歲) 則鬥志高昂,而高小至初中級 (十歲至十四歲) 則開始缺乏鬥志,逃避及害怕面對困難,這樣的情況告訴我們兒童約在十歲開始遭遇到不同的挫敗,以致出現「無能力」 的感覺,認為許多事情都不能靠努力去完成,奮鬥已變成沒有意義的一回事,他們變得怕失敗、怕困難,並開始退出競爭的行列。
  作為父母的,應幫助十歲以上的兒童恢復鬥志,而三至十歲的兒童,就是父母開始培育及維持他們鬥志的最好時期。就讓我們從四個失去鬥志的成因來探 討問題所在,然後以六個辦法來幫助兒童們變得「志氣高揚」。
失去鬥志的四個原因
一、 太注重背景
有些人會將他們的失敗歸咎於一些不利的背景因素,例如男生的數學科必定比女生優勝、學業成績不理想就是由於沒有適當指導造成等,但優秀的孩子並不會 以這些不利的背景作為他們的藉口,而實際上許多成功的例子都是靠他們自學並積極進取的。
二、看重命運
許多家長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將事情的成功與否跟運氣與彩數拉上關係,這樣的做法是很容易誤導孩子,因為若孩子相信學業成績理想與否只是跟運氣有 關,他們便不再願意付出努力,所以家長們應引導孩子瞭解和分析失敗的原因所在。
三、 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就是過往的失敗經驗或創傷所造成的一些壓力,作為家長去幫助孩子衝破這些障礙時,應避免用一些帶情緒的字眼,如「罵」、「嬲」等,可將 「老師罵我」變成「老師不滿意我」,從而鼓勵孩子糾正錯誤並面對這些障礙,不要讓孩子延續那些不愉快的經歷,以致造成偏見,作為家長的切忌小看自己的孩 子,我們應讓孩子知道今天的失敗不等於將來同樣會失敗。
四、利用「好」 的藉口
很多時候人會用許多「好」的藉口來辯護他們不做的事情,如牙痛不能溫習,一個好的藉口可以是合理的,但若不斷重覆使用,便會變成不合理,孩子若慣性 使用這些「好」藉口,又不懂得抽離,便很容易失去鬥志,相反,好的孩子就不會亂用這些「好」藉口。
父母與孩子需要維持一種感覺的交流,父母往往因著孩子的表現感到興奮或難過,而孩子亦嘗試回應父母的愛,如努力爭取好的成績,這種交流就是家庭成長 的一種力量,但很可惜有許多孩子在大概十二歲時已跟父母斷絕這種交流,互不相干,所以父母應在孩子十歲前加強這種交流的關係,否則中斷後很難再重拾,父母 應運用這種關係,把以下六樣事情傳遞給您的孩子,好讓他們成為有志氣、有上進心及對生命認真的一員。
培養志氣的六個條件
一、珍惜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強調機會隨時出現,教導孩子如何把握和珍惜,父母亦需要利用每個機會跟孩子說明不同的道理,有志氣的小朋友便懂得把握機會,所 以不要跟孩子說他們已再沒有機會,反而要常常提醒他們機會必再來,因此,任何孩子都願意回到適當的位置重新開始。
我們很認同能把握機會完成事情,是最理想的,但若錯過了,也不需要灰心,因只要相信機會必再來臨,必定能像中國人所說「大器晚成」,一樣有美好的成 果。若父母只看重「結果」的話,只能為孩子造成壓力,但若不斷提倡機會,便會激發孩子的奮鬥心並珍惜現在。
二、培養自律
教導兒童自律亦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自律就是懂得自我管理,服從性高,懂得尊重、不任性、體諒別人,並可以克服那些不情願和不甘心的情緒,若孩子有高 度的自律,他必定是奮鬥型的孩子。
三、好學的精神
培養孩子好學的精神,引導他們對新的事物發生濃厚的興趣,無論事情是否有趣、都要抱學習的態度,讓他們知道面對挑戰或困難亦不要太注重成敗,若孩童 學習興趣濃厚的話,他的志氣亦相對提高。
四、培養動機
每一個人在孩童時代已經開始有夢想,不要認為這是不切實際,因為夢想就是培養做事的動機,父母應適當的引導孩子去創造夢想,為未來多思考。
五、將動機轉為實踐
當孩子有了夢想後,父母便應引導及鼓勵他們將夢想化為行為,定出目標,不斷向前邁前,將夢想實踐出來。
六、培養責任感
能為自己的說話負責任,亦是培養孩子志氣高的重要條件,在兒童的世界裡亦深信這個道理,所以父母必須成為他們的榜樣,在應允孩子的事情上要盡力完 成,因為我們正傳達一個負責任的訊息,以致他們也樂意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還要教導兒童珍惜別人為自己所付出的,好讓他們將來也願意成為別人的幫助。

口述:余德淳/整理:冼李淑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