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唐乃勤初中書院校長

由開荒到收成全靠六字真言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建築要穩,根基要打得好,文憑試的結果就是由六年中學生涯提煉出來,如想打好初中基礎,有什麼比入讀集中資源在初中教育的學校更好?
位於美孚的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經歷了兩次艱辛的蛻 變,火鳳凰更美更強,如今與保良局莊啟程預科書院結為一條龍,把全部資源投放在初中生身上,為下一階段鋪好扎實的基石。出身教育世家的黃仲奇校長,自小注定吃這行飯,為了學生可以去到好盡,由開荒牛到收成期,黃校長給記者解讀了「一切.為了.孩子」六個字的變化與真義。
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是全港唯一的「中轉站」,身份特殊。「1997年創校時,我們已經與別不同,當時的使命是照顧社會上輟學的學生,目標讓他們重拾校園生活,校名為『保良局實用學校』,隨着香港教育走向融合教育的路線,剩下的四間實用學校完成歷史任務,壽終正寢,2001年我們亦轉型為文法中學。」黃校長不是頭一次接受傳媒訪問,也不是頭一次說起學校歷史,但看似例牌的開場白,卻絕不普通。
「由於當初學校只有初中課程,自2001年起我校逐年開辦高中,遂命名為保良局唐乃勤中學,那是第二階段,當時入讀的學生主要是band 3頭、band2尾。」香港回歸年誕生的唐乃勤初中書院,創校短短十七年,已兩度「變身」,恐怕香港人體會最深,尤其是時至今日我們仍在迷失中尋找身份,黃校長繼續訴說着曲折的校史:「2006/07年新高中來臨,鑑於保良局莊啟程預科書院只辦高中,同樣面臨轉型,辦學團體萌生念頭,不如二合為一。」
「於是兩間學校結為一條龍,唐乃勤成為初中部,莊啟程則變成高中部,而教育局批准接軌後,我們的校名亦改為保良局唐乃勤初中書院,第一批文憑試的學生則在2012年畢業。」初中與高中一條龍的模式,全港只此一家,黃校長承認箇中困難重重:「2006/07學年仍走雙軌制,學校有兩個角色,同時照顧兩批學生,一批會留在這兒攻讀會考,另一批則準備到莊啟程考DSE。」
黃校長皺一皺眉頭繼續說:「轉型初期收生的確不太理想,畢竟認識學校的家長不多,而我們則建立了一支特別部隊,專門針對DSE負責建構初中課程,配合高中所需,經過兩次轉型後,現在我們主要錄取band 2頭、band 1尾的學生。」此時,校長重現笑容。「幸運地,過程中沒需要作出大幅度的人事變動,避免士氣受損,而學校由實用中學轉為文法中學,我和同事接觸過任何類型的學生,掌握到如何與不同學生溝通,位位都是身經百戰。」
學生更成熟
唐乃勤初中書院自2009年起不斷強化學科的深度和闊度,例如初中加插經濟、商業會計,甚至電腦科加入了編寫程式,黃校長透露未來的鴻圖大計。「去年起電腦科頂尖的學生會學寫apps,今個學年會成立I-Mac Lab、會有3D印刷機等設備給學生做創意設計,期望在智能家居、室內三維設計和I-Robot方面發展,讓初中生小試牛刀。」
「那麼,一間學校只設初中部的優勢和劣勢體現在哪一方面呢?」記者好奇地問。
黃校長爽快回答:「資源集中!其他學校的老師又教高中又教初中生,當DSE來臨前夕,必然把更多時間放在高年級同學身上,但我校每一年級共有六班,工作分配上可做到教師每年只教同一級,師生相得益彰。」
「壞處是沒有高中生的學校,缺少了大哥哥大姐姐給後輩作為榜樣,即使畢業生常常回來也是影響有限,無形中責任就落在老師的肩膀上。試想想,一般學校的學會由中五生負責,但我們就要由老師扮演顧問角色。」貴為一校之長,看事物自然更深入透徹,黃校長再說:「這是壞處,也是好處,學生會更早熟。」
馬拉松盛宴
千禧學子萬千寵愛在一身,常被批評缺乏責任感,但成年人照顧無微不至,他們從小就毋須背負責任,那又是誰之過呢?「我們的學生有更多機會擔大旗,中二就要做領袖生,學會也是由他們處理,每年的中三惜別會已是由同學一腳踢,這兒獨有的環境加快了同學成熟,因為中三已是大哥哥、大姐姐,責無旁貸。」
黃校長思路清晰,喜歡與學生聊天,訪問當日,在飯堂拍照後,他沒有馬上離開,反說:「等一陣,我想同學生傾多陣。」在香港出現「中環盛宴」前,唐乃勤初中書院已展開「馬拉松盛宴」,黃校長為了聆聽民意,走出校長室。「我喜歡接觸學生,每年會有一次午餐聚會,邀請中二全部同學飯聚,每一次見五六名學生,由11月一直食到5月……」
「哈,呢餐飯真係食足半年!」記者不禁笑說。
「不錯,你要了解學生需要,就要全部人都見,為何選中二呢?因為中一的初來報到,對學校了解不深;中三的,就算學校採納了他們的意見,例如另開一個新學會,他們下一年都升上高中,所以中二是最合適的。」
黃校長來自教育世家,弼教惠群之心,應是來自母親的DNA。「我仍未出世,媽媽已是小學老師,之後做了小學校長,自小受到母親的薰陶而喜歡教化育人,記得以前小學分為上下午班,每逢老師們聚會,媽媽總帶着我出席,所以小時候就混在老師圈子中,而且那班小孩只有我一個是男生,當年女生最常玩的集體遊戲就是扮老師學生。」
校長與弟弟相差六年,自小已是弟弟的導師。「當我升上中一,他是小一,當時很喜歡教弟弟做功課,有時會出試卷刻意刁難他,哈哈,當然最後也會教懂他。」三歲定八十,似是鐵一般的定律。「因為我鍾意教導別人,升上中四心癢癢去補習社做老師,教小學生。」
「當時我在何文田讀書,家住觀塘,到了中六,神推鬼差竟去了大埔私人補習,印象中每小時20、30元左右,計一計,等於只夠搭車來回,但教完學生後真的很開心,那時起我覺得自己是食這行飯了。」黃校長說時雙眼綻放閃閃光芒。
「創校時只有十二位老師,大家一條心,只要有愛就相信可以教好學生。」作為學校的開荒牛之一,黃校長八年便由數學科主任升至掌門人之位。
在其位,謀其事,每個人在社會都在扮演不同角色,黃校長停一停、想一想。「雖然我從未正式教過書,但首任校長膽大心細,當時對我說:『這裏全部是新人,不如你做訓導』,我也不太清楚訓導為何物,也沒想太多,懵懵懂懂答應了,許多時候我不懂就回家請教媽咪。」
超市教數學
想成功,先要肯做,黃校長短嘆一聲:「老實講,新校的學生一般成績麻麻,還比較頑劣,我們在1998年3月搬來現址,試過在舊址留到凌晨一時處理學生的問題,出心出力去改變他們。」訓導生涯,他在校內是學生聞風喪膽的嚴師,但在教授數學方面,卻是劍膽琴心。
「我認為吸引學生的課堂興趣,必須與應用環環緊扣,更甚的是成績偏弱的學生,如果他們覺得那些東西無用,自然無心向學,像四捨五入為例,很多學生會覺得很沉悶、很容易。」
「於是,我就把心一橫走去附近的超市,百佳不答應,之後惠康答應了,我就帶同學去玩搶購活動,從中掌握捨與入的技巧。」黃校長雀躍地回憶。「同學也是興高采烈,因為只要在同一個數額內拿到最多的貨品,所有手上的東西就是獎品,雖然最初也覺得要放低面子出去拍門,但見到出來的成效時,那份滿足感無法言語。」
回頭再望教育路,黃校長要感謝的除了媽媽之外,還想對中一時的柯sir和中六的Miss任說聲謝謝,「To the world, you may be one person;but to one person,you are the world,這句話是我經常掛在口邊的,就像兩位老師對我的影響。」
最後,談到核心教育理念,黃校長分享了六個字:「首先,一切為了孩子,以前小食部是露天的,校舍近山邊,夏天時蚊患幾嚴重,後來我們想到不如變成室內飯堂,安裝冷氣,加上接通全校網絡,學生可以在舒適的環境做功課、談習作,而且擺放了熒幕之後,可進行全校廣播;其次是為了一切孩子,深信一個都不能少,學校有責任照顧不同學生;最後是為了孩子一切,現在升學的道路不再一樣,選科的模式也大不同,我們期望培育學生多元智能,提供更多不同平台展現才華。」有一天,香港政府肯一切為了市民,又肯為了一切市民,更願及市民一切,天下必可太平。
撰文︰潘天惠
攝影︰郭錫榮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