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親子關係篇-親子間的衝突與輔導策略


洪有義( 台灣師範大學教授)

談到親子溝通的衝突和其輔導策咯,應先從「代溝」談起。「代溝」或許有人稱之為「代間差距」,因為父母與子女無論時代、成長環境或知識、背景、心態、年齡都不一樣,當然會有不同的觀念和想法,所以說彼此間的這條溝是存在的,但也是可溝通的。有些家庭,父母與子女確實相處得很愉快,有些家庭,父母知道要關愛子女,子女也知道要敬愛父母,彼此卻難免還有些衝突。因此如何使親子間衝突減少,促進父母子女間彼此溝通關係良好是首要任務。
    首先我們來談談為什麼產生親子間衝突? 可從兩方面說明:
一、就父母方面來說
親子衝突發生的原因如下:
1.父母不了解子女:這是衝突的主要原因,例如:
(1)父母不了解子女身心成長的特性。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身心發展,若不了解其發展的特質,不了解為什麼子女在這段時間會有這樣的行為、舉止、,心態,那就會發生衝突了。
(2)不了解子女的個別差異 : 為人父母者,通常將所有子女做同一要求或比較,認為遺傳基因一樣,應該要有相同的表現,卻忽咯了子女間個別差異的存在,因而產生衝突。尤其升學競爭之下,父母為了 「面子」問題,對孩子的要求太多,常忽略了他們其他方面的興趣與能力,事實上,不是每個孩子在學業上都是頂尖的,若忽略其他興趣能力而未好好引導發揮,那將是令人遺憾的事。
(3)不了解子女生活情形、交友、課業的狀況或情緒的反應‥‥‥等。許多為人父母者,常因忙於生計而忽略子女的生活需要,也會產生衝突。
2.溝通時父母觀念的偏差 :
(l)要求子女絕對的服從:有些父母自認為是神,他的話是聖旨、命令,絕對不可違背。事實上,有時父母的決定不見得是最好的,因此,子女無法信服父母的決定,認為不合理或不了解他,而造成彼此的不愉快。
(2)認為子女永遠長不大,永遠是小孩子,一般父母心態,常將自己的子女視為小孩,百般呵護,或許其出發點是基於愛,但其子女往往不能意會,覺得受到太多干涉,沒有個人自由,更乏獨立自主、表達自己的機會,而與父母發生衝突。
(3)對子女過高的期望 : 有些父母,基於補償作用,常要求子女要達到某種水準,這些期望,往往又是子女無法達成的,因而就會造成心理的挫折感與不愉快。
(4)父母是「你輸我贏」的觀念 : 為了自己的「面子」,總覺得「你贏了,就是我輸了」,因而要求孩子快速的改變,去符合他的心意,但事實上,行為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即使要改,也要相當時間,若是過度急躁,就會造成衝突。
(5)用自已的價值觀標準去要求子女:老師們都知道,道德教育的輔導,  可用價值澄清,讓學生慢慢去改變不好習慣,養成好習慣。但很多為人父母者常認為自己的方法行之有年,自然是合理的、最好的,因此就用自己的價值標準去要求子女,甚至於強迫遵從,造成彼此的不愉快。
3.父母管教方法錯誤 : 父母管教上的不當,也常是造成衝突的原因。
(1)管教太嚴厲,牽制太多:一般來說,幼稚園的孩子認同父母,常講「我爸媽說」,小學時較認同老師,常講「老師說」,國中時則認同同儕團體,但有些父母總認為孩子們小時候一切都聽他的,無視於其成長心理,仍做同樣的要求,自然會有衝突。
(2)過度溺愛:小時候父母對其有求必應,造成子女需求無度,並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若是無法滿足,則認為自已不再被愛,對父母產生不諒解。
(3)父母不能以身作則:不稱職的父母做出讓子女汗顏的事,如說謊、賭博………等,常造成孩子不能接受,且價值觀念衝突,無所適從。
(4)父母過度情緒化:有些父母本身不成熟,常因心情不愉快、夫妻感情不睦,將怨氣出在孩子身上。
(5)在不適當時機訓練孩子:行為的改變,要考慮時間、地點、內容是否恰當?若是時機不對,常會造成孩子的挫折感或造成彼此的不快。
(6)要孩子學習其能力所不及的。
(7)嘴上說「愛」,但表達出來的愛,孩子卻無法感受,「愛」是要有方法的,有些父母表達的方式不對,也是造成衝突的原因。
二、從子女方面來說
1.年紀輕,尚不能體諒父母的苦心與用心。
2.子女過度情緒化的反應:成長中的孩子,功課壓力重常處於不穩定,有時明知無理,卻無法自制,若父母不能了解,就會造成衝突。因此,為人父母的,應儘量寬容他們的情緒發洩,但卻不可縱容。
3.彼此觀念、想法、立場不同:子女常覺得父母沒考量到他的立場。
4.父母的標準,常與同儕標準不同,讓其無所適從。
以上所提均是親子間發生衝突的原因,無論父母或子女,任何一方無法溝通,均會造成彼此的不愉快。再談到如何緩和親子衝突的輔導策略,亦即父母如何合理管教子女,茲概述如下:
1.親子間需要有合理溝通的時間。一般家庭平時各忙各的,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匆忙之間,已難有交談的時間。晚飯之後,應是一家人相聚傾談溝通的時刻,偏又常淪為連續劇時間,令人惋惜,實應要求「關掉你們的連續劇」,讓全家人貼心地享受家庭的溫馨吧!尤其是為人父母的,更應抽出時間與子女溝通,充分了解子女的需求。
2.管教子女時,要少批評,多鼓勵,尤其客人在場時,更不適宜批評孩子的不是。
3.讓孩子們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以便了解子女的觀念或需要。
4.適當的許諾,合理的限制:不完全否定他的抉擇,適反地允許、滿足他的需求,但絕不放任,有一個合理的限度。尤其可配合獎懲原則,多獎助、慎責罰。若獎懲得宜,彼此的衝突自會減少,更可養成好習慣,革除壞習慣。
5.尊重其為獨立發展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身心特性,莫過度的要求或限制。
6.做父母的,應尊重、接納每一個孩子,而為人子女的,要接納某些父母無法改變的事實,例如職業、教育程度‥‥‥‥.等。彼此尊重、接納, 自然會有良好的溝通。
7.父母要儘量公平地對每一個子女,並使孩子們了解他是公平的。
8.家庭氣氛和諧,父母感情和睦,彼此心中充滿了愛,就不會有衝突了。
9.父母管教態度要一致,才不會導致孩子無所適從。
若是在溝通時,由於處理不當而造成衝突時,又該如何改進呢? 宜從下面幾方面去努力 :
1.積極傾聽:「爸爸、媽,請聽我說!」這是何等深刻的吶喊。為人父母的,就應給子女表達的機會,聽聽他們說,並利用身體語言─點頭、注視、拍肩‥‥‥‥或口語的回饋,「哦 ! 是這樣嗎? ………」給予適當的反應,少用 「為什麼那樣? 應該XX」 的口吻,不妨多用「如何?怎麼辦呢? 」讓孩子們自由表達他們的意見。
2.不打斷孩子的話,避免溝通的障礙。
3.溝通時,為人父母的不要囉嗦不停,炒冷飯、揭瘡疤、算舊帳,也不要特別強調他不好的行為,因為那會使孩子認為自己不受信任。
4.溝通時,說話要具體、不含糊、不誇張、這可減少因「認知差異」所造成的衝突的。
5.務必了解事實的真相,不作主觀的判斷,更不可隨便誤會孩子。
6.避免過度強調重要的,忽略了不重要的。事實上有些時候不重要的,也可能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宜多留意。
7.有些父母為了怕形象受損,常找藉口掩飾自己錯誤的行為,有些子女為了怕受責備,也常說謊掩飾,事實上,這反而會造成彼此的不諒解.因此,彼此應坦誠相待,且不可遷怒他人。
8.可就事論事糾正他可改變的缺點,卻不可羞辱他不可改變的缺陷。
9.彼此進行建設性的討論,不使成為惡言的爭吵。
10.彼此情緒都應有合理的疏導、宣洩,過度的壓抑,有時反而會變成對自己或別人的傷害,當情緒不好時,宜選擇某些方式,使能發洩、平和一下。
11.儘量體會彼此立場之不同,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溝通的方法,可減少衝突的發生。
能注意以上所提各點,相信親子間的衝突一定會減少而有良好的溝通,增進彼此的情感。除此之外,「愛」、「冷靜」、「幽默」,也是緩和衝突的良好。
最後謹將親子溝通的觀念和重要原則,附錄於後以供參考。
一、親子溝通
(一)親子之間和諧溝通的基本觀念 :
   1.了解子女是親子溝通的基礎。
   2.站在對方立場來想是良好溝通的條件。
   3.單是強調「愛」是不夠的,愛要有方法。
   4.「父母是人,不是神」。
   5.不要有你輸我贏的心理。
   6.注重父母溝通方式與親子溝通的關係。
(二)親子溝通的重要原則:
   1.傾聽孩子說話。
   2.強調重要的,忽咯不重要的。
   3.溝通時要具體,言詞要合理。
   4.尊重與接納。
   5.以身作則。
   6.非語言的溝通比語言的溝通更有力。
   7.適當的讚美。
   8.切忌陳詞和說教。
   9.多用建設性的討論,不要惡劣的爭吵。
10.不找藉口,不可遷怒。
11.適當的許諾,合理的限制。
二、陶森教養孩子的原則
(一)九條訓練兒女的原則 :
   1.必須在適合學習的情況下訓練孩子。
   2.不要孩子學習他能力不及的事。
 3.除非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否則儘量避免懲罰。
 4.用不鼓勵,不再鼓勵代替懲罰。
   5.愛和關注最能激勵孩子。
   6.鼓勵好的行為,不理會不好的行為。
 7.即使只有一點點進步,也要鼓勵。
 8.當訓練上了軌道後,只要偶爾鼓勵就行了。
   9.學習初期就嚐到成功的滋味能使孩子再接再厲。
(二)加強自我觀念的管教方法 :
 1.妥為安排供孩子活動的環境。
 2.就孩子的個性因材施教。
 3 讓孩子自由探索環境。
 4.對孩子的感覺和行動採取不同的態度和處置。
 5.善用孩子潛意識的模仿天性。
   6.給孩子的感覺和行動採取不同的態度和處置。
   7.讓孩子從事情的自然結果中獲取教訓。
(三)父母管教兒女的十二條誡律 :
   l.不要瞧不起孩子。
 2.不要恐嚇孩子。
   3.不要賄賂孩子。
   4.不要引發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
 5.不要過度保護監督孩子。
 6.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7.不要強迫孩子立即盲目的服從你。
   8.不要縱容孩子。
 9.不要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
10.不要訂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矩。
11.不要用教條式的、引發罪惡感的管教方法。
12.不要命今孩子做你不想做的事。
三、結語
1.如果孩子的生活環境裏盡是吹毛求疵,他將學會責難別人。
 2.如果孩子的生活環境充滿了敵意,他將學會打架。
 3.如果孩子的生活在恐懼中,他將變得鬱鬱不樂。
   4.如果孩子生活在充滿憐憫的環境裏,他將學會自憐。
 5.如果孩子生活在充滿嫉妒的環境裏,他將容易有罪惡感。
   6.如果孩子的生活環境充滿了鼓勵,他就會有強烈的自信。
 7.如果孩子的生活環境裏充滿了容忍,他就會學得有耐心。
   8.如果孩子的生活環境裏充滿了讚美,他就會學欣賞別人。
 9.如果孩子的生活環境裏充滿了愛,他將學會愛人。
10.如果孩子的生活環境裏處處對他贊同,他將學會喜歡自己。
11.如果孩子的環境是公平誠實的,他將學會如何去判斷真理。
12.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環境裏,他將學會信任自己及別人。
13.如果孩子生活在充滿友誼的環境裏,他將學會認定這世界是美好的。

(本文摘自台灣省高中職中一區親職教育資源手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