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學習以外,如何成就孩子


星島日報 梁翠珍 2014-12-05
課程改革重視全方位學習,目的是把學習空間從課堂拓展至其他情境,讓學生獲得在課堂上難以體會的經歷,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效能,達致全人教育。
孩子能走出課室,體會各方面的經驗,對他們學習和成長的益處,當然是無可置疑的。全方位學習經歷涵蓋不同活動,有些活動與課堂學習直接有關,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有些活動則通過建立孩子信心、自尊心,以及培養與朋輩協作的正面態度,增加其學習動機和效能。
學校普遍認同全方位學習的功能,特別在組織與課堂學習主題有關的活動方面,學習者的得益是具體和明顯的。我們的挑戰是,再多元化的活動,也未必能針對所有孩子的特性,協助他們發掘潛能,點燃信心,提高學習動機,成為正面積極的學習者。
為免錯過任何一個學生,教師們有時情願「寧濫勿缺」,持續為孩子舉辦林林總總的活動,卻又收不到應有的果效。
下面的例子或許能給予我們一點啟示。
仲芬是一位中四學生,自小富責任感,用功讀書,有禮守規,惟信心稍嫌不足。小學時已常獲教師挑選參加不同的課外活動,包括童軍和舞蹈等;中一至中三也是風紀、合唱團和戲劇組成員,在各項活動中,她都表現不俗。但是,這麼多年來,仲芬卻沒有通過這些經歷有所得着,她依舊缺乏信心,未能全情享受學校生活。
近日跟仲芬閒談時,她充滿喜悅地說︰「原來我是可以帶領他人的,現在我需要兼顧學習和活動,忙得不可開交,但我終於享受到學校生活的樂趣了!」
仲芬升上中四後,自己報名參加學生領袖訓練活動,帶領同儕組織班會活動,過程中有充分機會發揮自己,學習面對失敗,慢慢培養出多方面的潛能,信心及學習動機大增,學習和成長方面均有增益。
仲芬的經歷或許能協助我們面對上面提及的挑戰,多元化的學習經歷是孩子成長和學習的必要條件,不同的體驗確實可讓孩子全面發展。但是多元化不相等於充分的條件,孩子不是參與了、經歷了,便能有所啟發,關鍵在於經歷本身的特質。
學校組織的活動中,部分活動宜給予學生有選擇權,能讓他們參與建構活動的目標和內容,這樣可強化他們對活動的擁有感,能勇於面對當中的困難,教師亦須為學生提供自我反思的機會,這類由孩子主導的經歷較能培養正面的態度,推動他們以更佳狀態成為有效的終身學習者。
作者從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現任小學校長,願以此平台與讀者分享教育工作的晴天、雨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