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1個觀念要教21次

Q:
小朋友兩歲半,在家經常擲玩具,當教導他時,他會打我,另外,有時在街上,他又不肯拖著我們。

A:
我懷疑這位小朋友是否獨子,也懷疑兩位家長平日與孩子說話時,是否只得兩款聲音——討好或重聲氣加「打打」手語

其實三歲以下的孩子,父母的影響仍是最大、最深、最長遠的。我在公開講座時,也會告訴不同年齡孩子的父母,若他們給孩子的答案,永遠只有「可以」或「不可以」,「YES」或「NO」的話,孩子會很容易知道父母的死穴,並用這來控制父母,令父母束手無策。

管理孩子,父母先要明白,他們的教子路線不應只有兩條,反而應該為自己演變多條中間操縱線。簡單而言,在可以與不可以中間,其實應該有「或者可以」這種說法,藉此給自己多轉彎的空間,如此,父母管理孩子起來,便輕鬆得多。

小題:給孩子選擇權

舉例如這個讀者的個案,孩子上街時不肯拖手,父母可以提出多款拖手「方案」供孩子選擇,如在家不用拖手,到不熟識的地方便要拖手;坐巴士及地鐵時上落要拖手,坐定後便不用拖手;在人多的地方要拖手,在公園或空曠的地方可以自己行走等。

裡頭還可以加一點「甜頭」,例如若孩子肯手拖手上茶樓或食店,父母便可以讓孩子自己點選兩個點心或食物,否則吃甚麼全由父母話事;手拖手時可以開開心心一齊唱歌仔,否則也就沒法享受這「優惠時刻」了。

小題:讓孩子知道後果

又如孩子經常擲玩具,父母應先讓孩子明白,丟在地上的玩具是會因地心吸力而留在地上的,如他要繼續玩,則要由他自己負責執起。若孩子嘟起小嘴說:「唔執」,父母便應該說「如果要我去執,那玩具便會被沒收一個星期,你就少玩一個星期啦。」

若孩子僅兩歲半,父母可以輔加一句「你快三歲喇,我比你考慮三分鐘啦」,繼而調校時間器,如孩子無行動,三分鐘後父母便應沒收該玩具,放在一大盒子內,再置於櫃頂。「你經過三分鐘考慮,無任何動靜,所以我便要做媽咪的任務。你可以喊大聲或細聲,喊長氣啲或短啲,喊大滴眼淚或細滴眼淚,但結果仍是沒收一個星期,七日後你們可再見喇。」 (未完)

********************************************
FAM《樂活.家》2月號於各便利店及書店有售,亦可下載iPhone/iPad版http://bit.ly/FAMiO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