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李樂詩的70年代:旅遊的心酸與心痛


2014-02-25 04:47:00 来源: 香港成报
核心提示:談及上世紀70年代,李樂詩只能以心痛來形容。她愈是往外國走,就對中國的情況愈有感受。然而,只要明白上世紀70年代的國際形勢,就可以理解她為何有如此激烈的心情。
極地的研究工作,不如想像中的夢幻生活。
  談及上世紀70年代,李樂詩只能以心痛來形容。她愈是往外國走,就對中國的情況愈有感受。然而,只要明白上世紀70年代的國際形勢,就可以理解她為何有如此激烈的心情。
  上世紀70年代,中國的國力剛剛起飛,李樂詩也剛好從工作中儲夠資本,向世界出發。然而,她在旅遊時不僅被異地的風光吸引,她更發現,部分西方人對中國人歧視依舊。
  異地文化帶來極大衝擊
  一次一次的旅遊,換來是一次又一次的心酸與心痛。她總是禁不住在反思:為甚麼日本人把我們中國的創意發展得更好?他們不是原創是再創作,卻能為國家帶來財富?為甚麼眼下的國家仍舊如此的貧窮?異地的文化、環境給她帶來了極大的心理衝擊,她憤憤不平的告訴筆者:「我曾訪問過一個華僑,他眼紅紅的問我:為甚麼中國人到了外國不能拿起筆桿,只能執起鑊鏟?然後他不禁老淚縱橫。」李樂詩於環保事業的投入,一定程度上是見識了世界各地的人文風光,但更大程度上,她認為是作為中國人的一種義務。
  難忘《一杯咖啡的遭遇》
  李樂詩更被當年辦南極展時,為中國科學家製作的一本小冊子而觸動,她說:「當中有一篇名為《一杯咖啡的遭遇》的文章,我到現在仍很記得文中講述了中國代表在世界地球物理年會議上的遭遇,當國際會議的話題談及南極時,中國代表都被請離場,只能在場外喝一杯咖啡等待,沒有發言權及投票權。原因是:中國當時在南極仍未有科學研究站!沒有資格參與討論!這真的令我感到很難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