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娜塔莉波曼2015年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
2011年演出電影《黑天鵝》(Black Swan)裡的人格分裂的
芭蕾舞者,勇奪第8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娜塔莉波曼,今
年也以校友身分重返母校哈佛大學擔任畢業典禮演說嘉賓。
頂著明星光環進入哈佛大學的娜塔莉波曼曾有「冒牌者症候
群」,自覺是因名氣而被錄取。她自承,有時候「不自信」與
「缺乏經驗」,會使自己去迎合他人的期待、標準或價值,但
年輕人應該好好利用「缺乏經驗」的優勢,拋開「事情應該怎
麼做」的束縛之路,走一條由你自己決定理由的路。
孟懷縈勉女學生:覺得被侮辱時 不要懷疑自己
2015年最具指標性的,是多了好幾位傑出女性,她們提醒畢業生,「享受寂寞」、「善用自己的不自信」,因為「缺乏經驗可能是好事」,甚至能「讓自己成為社會的解決方案」。她們標舉的社會新價值是,弱勢就是優勢;少數不是孤單。
台灣大學今年邀請中研院士、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孟懷縈致詞;身為傑出女性學者和創業家,孟懷縈在職場曾遭遇性別歧視。她鼓勵女學生,將來工作時要時時警惕,「不要因為對方性別而有不同的判斷和對待,尤其是妳覺得被侮辱時,不要懷疑自己。」
孟懷縈34歲得到史丹佛大學終生教職,46歲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當時的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院長,發明wifi的前身技術,創辦無線通訊Atheros公司,這家公司後來以30億美元被購併。
她說,台灣學生習於「按部就班」,特別是台大學生,但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應該離開熟悉環境、擴大自己的胸懷、享受寂寞。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畢業季到了~6步驟 和孩子談生涯抉擇
調查發現,年輕人選擇職業時,最容易受父母影響,卻很少有資源協助父母在孩子生涯選擇過程中,扮演好角色。父母在思考幫助孩子選擇生涯時,可以先行思考以下六個步驟:
1. 父母的認知:這是孩子的生涯,不是你人生的第二次機會。
2. 讓孩子從小就學習做決定,強化做決定的能力。
3. 孩子小學、中學時,帶孩子分享你和其他人的就業歷程。
4. 「只要活得快樂就好,人生想做什麼都無妨」?錯!
5. 告訴孩子:夢想當然重要,但成功還是來自努力和企圖心。
6. 耐心點,孩子總會有嘗試和犯錯的過程。
2. 讓孩子從小就學習做決定,強化做決定的能力。
3. 孩子小學、中學時,帶孩子分享你和其他人的就業歷程。
4. 「只要活得快樂就好,人生想做什麼都無妨」?錯!
5. 告訴孩子:夢想當然重要,但成功還是來自努力和企圖心。
6. 耐心點,孩子總會有嘗試和犯錯的過程。
同場加映﹕升中Gap Year 我要真假期
【明報專訊】游水、非洲鼓、唱歌、朗誦、中英數,天生頭髮有點曲的小子,早幾天小一派位獲派喇沙後,坐在媽媽身旁,眼仔碌碌,似懂非懂地聽着媽媽對傳媒鏡頭說這年來安排給他的課外活動如何多籮籮。這個年代的孩子,從幼稚園開始忙,升上小學,更忙,忙着消滅堆積如山的功課,忙着操坐底10年的past paper。操paper?沒錯,這不再是中學生考公開試前的痛苦,經歷的年紀,活生生推前10幾年,連帶聖誕假暑假都被剝奪——「剛有個朋友告訴我,她小四的女兒,復活節天天回學校補課!」與考評局通識科課程委員會主席兼中大社會學系教授趙永佳Stephen育有3子的何美儀Doreen,這年與來年升中的幼子到心儀中學面試,面試後,第一句跟丈夫說的話是﹕「不行了,先讓阿仔gap year一年吧。」Stephen知道兒子壓力太大,硬谷看來只會適得其反,贊成Doreen的建議。他起初以為這是趙家才遇到的private trouble(個人煩惱),沒想到身邊不少家長朋友不單認同,甚至想自己的孩子也來一個gap year。這原來是一個public issue、眾人關心的公共議題。
大開眼界的面試
「我一開口話搞gap year,已有幾個媽媽打電話來說想參加,然後說到自己的孩子升上中一後,3個月就不肯上學,天天留在家。」Gap year,香港傳媒大多翻譯為「空檔年」,台灣則譯成「休耕年」,聽說是1990年代先由英國開始的風氣,因為大學入學試在9月,通過後還有9個月才正式入學,所以準大學生都趁這年探索世界、思考人生。時至今日,不少外國年輕人在大學畢業後又或是工作幾年後給自己一個gap year。不過,這在香港並不盛行,工作履歷表上空白的一年會被質疑等同浪費人生,自主性更低的學生哥就更加難談gap year。「為什麼大學生可以gap year、高中生可以gap year,升中生不可以?為什麼外國可以,香港就要叫做曠課?」Stephen說,他想讓兒子在升中前有個gap year,是因為在尋覓中學的過程中,才知道現在學校對學生的要求這樣高,兒子根本未準備升上中學,「難道我要他重讀小六?」
趙氏夫婦倆這年帶着兒子找學校,在面試時大開眼界。面試的環境設定是這樣的﹕一張大桌,8個小六生(Doreen強調「只是11歲人仔」),後面坐着16個家長,面對着3個負責面試的老師,題目是要從黃金寶、成龍、李嘉誠3人中選出一個香港旅遊大使。「我個仔,鬼仔來的,黃金寶唔識,碧咸就識。老師問,有沒有誰不知道誰是黃金寶?全場只有他舉手。再問,成龍呢?他又舉手。」我笑說他好誠實好可愛,Doreen沒好氣﹕「好可愛是吧?但可愛是生存唔到的。」「第一個發言的,是個男同學,我扮給你看﹕各位,我個人認為呢,成龍先生係比較合適,原因有3個……」我想起,這種討論的考試模式,在我中五會考口試才出現,怎麼現在給推前了整整5年?Stephen扮第二個發言的同學﹕「我都好贊成頭先位同學的講法,不過,我就覺得……」我目瞪口呆,這些成人般的口吻對答,原來小六學生個個都曉。「他們操慣的,真的開眼界。真係有人做到喎,你吹咩?」
被追着跑的生活
在主流裏,人人都是依循這條公式往上游,哪管學的是否合理是否太多,考好成績升上大學就是硬道理,但因為整個教育制度裏的目標過於單一,跟不上的、不想跟的,其實大有人在,可是沒有第二條路——唯一的alternative,是國際學校,但這根本不是選擇吧,除了對於少數中產家庭來說。Stephen常說,自己的幼子,本來活潑的肥仔,好多嘴,直至小三都是如此。小四那一年經歷的,兒子到現在還有後遺症。「他日日一見到學校就喊。」Stephen話音未落,Doreen就急忙澄清﹕「係未見到學校、還有5分鐘到學校,他就跟我說﹕『唔得喇媽咪,我好頭痛。』我駕着車,對他說﹕『頂住啦阿仔,頂住。』每天入到學校,第一堂,一定在醫療室度過,他根本入不了課室,他真的痛到面青唇白,真的嘔給你看。可以怎辦?」她試過跟老師說,這樣下去不行,功課太多,壓力太大,兒子焦慮抑鬱,「老師怎答我?『趙太,是有很多壓力的,你不要逃避,你要和兒子一起面對壓力。他現在才四年級,五六年級呈分試,更大壓力。你要加油呀趙太!」除此以外,小六生還要面對兩個公開試,TSA(全港性系統評估)和Pre-S1( 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荒謬的是,除了呈分試,其餘兩個本該不會讓學生添壓力,無論成績怎樣,學生升班升中都不受影響,可是學校為了爭排名,施壓於老師,老師就轉嫁給學生。她以為是自己的兒子散漫,可是幾晚偷看兒子做功課,他一直又寫又擦,沒有停過手,直至晚上10時。「不止是他頂不住,我也頂不住了,他由早上上學至睡覺前,除了吃飯的一小時,沒停過!」他們一直為兒子找強調照顧學生、不求成績的好學校,到頭來還是被求分數,學生的身心是否健康,學校並不關心。
擺脫機械式學習
於是,在兒子升中前的暑假,Doreen和Stephen、與幾個志同道合的爸爸媽媽決定讓兒子gap一年,他們的想法是希望孩子在進入另一個競爭環境之前,先裝備好自己,而這些能力其實一直沒機會沒空間學習、建立。「我們的目標是能夠湊夠12個小朋友,一同gap year,這一年,不瘋狂補課做功課,我們是否可以給他們另類的學習模式呢?着重建立品格、自信,讓他們真正開眼界,而不是着重分數、作文作到幾多個字。」教過中學和專上學院英語課程15年、現在是「教育大同」督導委員會之一的Doreen,對這一年的規劃已有了構思——一年策劃3至4個主題,例如『平等』,每個主題會設計不同活動、任務讓他們從體驗中學習,然後活動過後,孩子需要做分享、課後筆記,孩子要自己解難、找答案、與人對話、相處,當中訓練的,是自信、合作、溝通、創意等等,「要他們捱得。捱得好緊要,他捱得的話,往後好多嘢都得」。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閱讀。「有個家長跟我說,幼稚園時,講故事沒問題,上了小學真的沒時間,做功課都做到10點了,還談什麼閱讀?而小學的語文課,是要小朋友操練寫memo、email,他們覺得語文是工具。」主流學校的學生生活,就是不停追趕,「學校常要學生做project,說是要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技能,但只給兩星期去完成。上堂沒時間給你做project,落堂人人要補課補習,最後討論了project的框架,分成part A、B、C、D,一人做一part,合併起來就叫做交功課。這叫做project嗎?連嗌交的時間都無。」Gap year裏計劃的體驗方法,其實是受坊間機構的課程啟發,Doreen說兒子參加了一年課程,每逢長假期就去行山、露營,農曆新年時,就到深水埗過了3日2夜,幫明哥派飯、試學婆婆執紙皮,「沒有人教你怎樣執紙皮的,去哪裏執?用什麼束起?他們就自己問婆婆。然後他們要籌錢買物資幫助整條街的露宿者,不夠錢,要慳住用,四出格價才知道原來現在還有兩蚊一個雞尾包!最大問題是買什麼給露宿者,他們買了蘋果,但居然免費也無人要。導師叫他們問露宿者為什麼不要——原來他們無牙,要吃軟的,只要橙,只要柑。」過程中,他們遇到的問題五花八門,導師大多不會幫忙解決,但最重要的,是事後要跟孩子檢討、解說,而這在主流學校中也是難以做到的。「忘記做功課,就欠一罰十,罰沒有小息,又或者狂罵。不是不能罵,就像我帶他們踢波,教練一樣罵,但罵完一定要解釋,孩子要知道自己衰乜。學校的問題是,課程太急太趕,老師要顧這麼多學生,即使多有愛心,做得幾多輔導?駐校社工門外排晒隊,全要加班工作,最後還不是請班主任先處理,處理不來才轉介社工。」
有另一條出路嗎?
Stephen說,有時他與Doreen也會問自己,是否對孩子的要求太寬,自己的做法是否很怪,但見身邊的家長,同樣在找出路。「在我們的年代,上到大學的人,的確大部分都不用擔心了。」但在中大這麼多年,他常見到自己的學生,幾經辛苦上了大學,卻大部分都像沒有了靈魂,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中大的學生,是全香港Top 5%至6%的學生喎,他們都是循這條路捱上來的,捱來做乜呢?代價是否太大呢?有沒有辦法走另一條路,都可以入到嚟呢?」
可是,從主流學校看到問題、想走另一條路的家長,事實上沒什麼選擇。Stephen說,當年教育改革的初衷,是嘗試發展多元,不少直資學校最初也強調不同特色,但除了通識教育算是有點突破,最後整個教育制度還是逐步打回原形,競爭甚至比舊時更激烈。「其中一個問題,是大學學額太少,無論下面怎改,最終還是要爭入18%的大學學位。往時還有職業先修,現在無晒,雖然梁振英話搞職業教育,但當整個新高中已變成咁,也沒什麼幫助。」
教育制度過於單一,很多家長都在面對類似的處境,「大家都覺得好慘,大家都在搵出路,分別只在於你覺得條出路在哪。有些人認為出路是早點去補習班排隊,我們則想找一些不同的方法給小朋友。」他們覺得,香港的公民社會真的開始出現,真的進入全民覺醒的年代,「不止是要真普選,大家都在不同領域思考,香港究竟要什麼呢?家長也一樣,教育也一樣」。他們這些年來在家長圈子裏,看到的是社會裏的能量很強,很多組織都在做關於教育的事,都是想在教育制度中做到一些改變。Stephen說,他不是想要說服人跟他走他的路,事關這牽涉很多風險,「一個孩子的成長,本來就是一個風險,從來無法預計得到,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要做決定。不去考band 1學校,有它的風險;我繼續催谷兒子,也是一個風險。」他們想要做的,是推動覺醒,即使不是要改變整個制度,也該讓家長想想,自己在家又可以做什麼?Doreen說曾經在學校外接兒子放學時,與一些基層媽媽談過,「她們覺得功課多沒問題,甚至愈多愈好,這樣兒子可以少一點時間打機!但她們沒意識到,這樣其實也在損害兒子的成長」。家長至少要知道,孩子如何教育,是應該有選擇的。「這只是選擇的問題,你想當怪獸家長呢,抑或做我們這種另類怪獸?哈哈,我們可能都很古怪的。」
Stephen和Doreen發起的gap year仍在招生。有興趣知道更多詳情的家長,可參加6月尾「教育大同」的周年會議。
「教育大同論壇2015﹕我要真假期」
日期﹕6月27日(中文大學鄭裕彤樓)
6月28日(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對象﹕學前、小學及初中家長、校長
門票﹕160元起
Home schooling犯法嗎?
知道Stephen和Doreen替升中的兒子搞一年gap year,第一個反應是,香港有12年強迫教育,不上學一年,這犯法不犯法呀?「這一年,我們當是home schooling(在家自學)。」在香港,大概有近百個家庭home schooling,但為什麼沒太多人知道在主流學校以外,原來還有這個選擇?「曾經有家長直接問教育局,當時教局的答法是,home schooling從來都是灰色地帶。政府可以告家長,但告不告得入,就得看情况。」他們說,以往告得入的案件,是因為當時的教育署認為那個家庭沒有為孩子提供應有的教育。「教育當局一度是混亂的,起初家長可以填表申請,還有表格的,但後來抽起了,沒有了申請這回事,變成登記制,登記在哪個類別?曠課組,而曠課不是犯法的。登記後,他們會派一個教育官定期探訪你家,家長要提供證據。若他們認為學童有接受與正規教育相等的教育,就容許你這樣做」。
Doreen說,起初登記冊上,大部分是外籍人士,不過她估計,其實也有港人家長在做,只不過不敢登記。去年才成立的「教育大同」,邀請外地的教育工作者來港分享,家長知道在主流以外,原來還有民主學校、在家自學等方法,開始愈來愈多人談home schooling。
「教育大同」就是由3個在家教孩子的家長發起,其中一人是《我的孩子學的不一樣》作者張惠侶。今年,Doreen和另外一些家長分別寫了兩本書,《我們都是在家自學的》、《開燈吧!與孩子共踏英語路》,將在周年大會上為「教育大同」籌款出售。
文__陳嘉文
圖__受訪者提供
編輯/葉雨舟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名人親子﹕阿旦分飾三角 伴女兒演繹精彩人生
【明報專訊】「我編過無數劇本,主宰過筆下無數角色的悲歡離合。但我從沒想過要去主宰我兩個女兒的人生。」曾編寫過《小男人周記》、《分手說愛你》等多部電影劇本的鄭丹瑞(阿旦)信誓旦旦的說,在旁的長女鄭瑤(Zaneta)點頭稱是。
就如他從沒要求女兒大學選科,要選最賺錢最有就業保障的科目,例如商科,於是長女選英國文學,次女選了更冷門的學系——考古學。在女兒的人生劇本上,爸爸沒想過要操控她們的人生軌迹,反而用心設計了三個角色,默默陪她們走過高山低谷。
■觀察發掘 活出自己
◆角色一
太極高手
˙性格設定﹕
世外高人,擅長耍太極,每每在女兒提問時四両撥千斤
˙信念﹕「你的子女如果從沒走錯過一步路,這不是你的成功!」
在女兒眼中,爸爸應該是個世外高人,因為他總愛在女兒提問時大耍太極。例如當大女兒Zaneta問爸爸對自己有什麼期望時,他總是答﹕「你要live your life!(活出自己)」。這個玄之又玄的答案令她摸不着頭腦﹕「咁即係點?」Zaneta到父親工作的地方探班時,每次希望父親告訴自己某件事是如何做到的,爸爸又只會拋下一句﹕「你自己去觀察吧!」
爸爸聽着女兒覆述從前的點滴,露出勝利微笑後正色道﹕「我是故意的。我從不會教她們如何才能live your life,因為只有這條路是你自己找到的,它才是真正屬於你的。」女兒點頭稱是﹕「小時候不會明白為何父親總愛叫我去觀察,但長大了就會明白自己去觀察、去發問,發掘到的東西才是屬於你的。」
不干涉女兒念「搵唔到食」學系
要live your life,先要有自由own your life。兩名女兒分別考入英美一線大學賓夕凡尼亞大學及倫敦大學,但阿旦直言這一切都是女兒的自行決定,他從沒干涉半句﹕「我從沒想過要催谷她們考名牌大學,坦白說我連這些大學在哪兒也不知道,她們留在香港陪我更好!」年前他在報章專欄透露幼女決定在大學念考古,成為網絡瘋傳的潮文。他說起仍帶點憤憤不平﹕「當時好多親友知道後都跑來問我,怕不怕女兒讀考古『搵唔到食』,我想,難道人生就只是為了『搵食』嗎?」幼女早前在以色列進行考古期間遇上戰爭,他也尊重女兒選擇留守該區的決定。他眉飛色舞地說﹕「嘩!成支飛彈在頭上飛過,這經歷真是千金難買呀!」
不緊張成績 只看重家教
這名太極高手只有對一件事不放鬆,就是家教。Zaneta憶述,自己有次考得很好的成績,但父親卻只淡然地說了句﹕「哦。」她說﹕「當時我在想,我考得這樣好,難道你就不可以給多點反應嗎?」爸爸笑了笑﹕「我就是這樣,你成績如何我沒所謂,但你有沒有跟人說早晨、謝謝,這些我就會捉得很嚴。」
凡事總有代價,有闖蕩的自由就得冒上迷途的風險。Zaneta起初在大學攻讀政治思想,沒想到一年下來發現自己原來對這門學科一點興趣也沒有。幾經考慮,她才了解自己最大的興趣是文學,因此轉讀英國文學,及後更攻讀碩士。這段期間爸爸只默默支持女兒的決定,他說﹕「做父母最重要是懂得放手,你的子女如果從沒走錯過一步路,這不是你的成功!」
囡囡外國升學 爸爸哭了
放手,總是知易行難。他直言當年在女兒往外國升學前,一個大男人也忍不住在銅鑼灣街頭哭了起來﹕「當時我預計女兒畢業後會留在當地發展,所以那一刻很感觸﹕跟女兒吃了十八年晚飯,終於有到期的一天。」
縱是如此,他沒哼一聲希望女兒回港發展,數年來亦只探望過她一次,希望給她最大自由度。還幸Zaneta去年畢業後決定回港工作。阿旦嘴裏雖說着﹕「當然好啦,被老婆鬧時有人幫我頂一頂!」但見他望着女兒時,眼睛總是瞇成一團,你自然感到他這種高興是由心底裏發出。
文﹕梁淑英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另類暑期功課清單
暑假將至,在意大利中部馬爾凱(Le Marche)一所中學任教的卡塔(Cesare Cata)開出了一份暑期任務清單,但並非香港式的大量功課作業,而是只有去看日出日落、閱讀、做運動,以及思考夢想。卡塔將清單放上fb後被瘋傳,數以百計留言大多讚好。
清單如下:
1. 早上有時獨自海邊散步。看着陽光如何反射水面,想着你人生中最愛的事,以及感到開心
2. 嘗試使用你今年學到的所有新詞語。你可以說更多東西,你可以想像更多東西,你想得愈多,你愈感到自由
3. 閱讀,愈多愈好。不止是因為你需要閱讀,閱讀是因為暑假激發你的探險和夢想。閱讀令你感覺似飛鳥,閱讀是因為它是反叛的最佳方式
4. 避免任何令你感到負面和空虛的事情、情况和人物。尋找令人興奮的情况,或是欣賞你和明白你的朋友
5. 如果你感到傷心和恐懼,不要憂慮。這個夏天,就像其他好事物,會令心靈平和。嘗試寫日記,以寫下你的感受
6. 跳舞,不要感到羞恥。在家或睡房附近的街上跳舞。夏天就是一場舞蹈,不是其一分子才是羞恥
7. 去看日落,最少一次。站在那裏感到寂靜和呼吸。閉起雙眼,感恩
8. 玩許多運動
9. 如果你看到接近你生活的人。送上你的感謝,無論他或她是否明白。如果他們沒有回饋,那他或她不會是你命中注定的一部分,否則2015年的夏天會是一起同行的好時光
10. 記住你在學校學到的事,查閱你的筆記
11. 要像太陽般快樂,像海洋般不受抑制
12. 不要口出咒罵之語。永遠保持禮貌和仁慈
13. 去看有悲傷對話的電影,尤其是用英語的。這會幫助你改善語言技巧和增進夢想的機會。不要讓電影在片尾字幕中結束,在整個夏天活出那份經驗
14. 不論晝夜,夢想你人生可以達到的事。在這個夏天,呼喚永不放棄的強大力量,做任何令你可追逐夢想的事
15. 做好人
暑假將至,在意大利中部馬爾凱(Le Marche)一所中學任教的卡塔(Cesare Cata)開出了一份暑期任務清單,但並非香港式的大量功課作業,而是只有去看日出日落、閱讀、做運動,以及思考夢想。卡塔將清單放上fb後被瘋傳,數以百計留言大多讚好。
清單如下:
1. 早上有時獨自海邊散步。看着陽光如何反射水面,想着你人生中最愛的事,以及感到開心
2. 嘗試使用你今年學到的所有新詞語。你可以說更多東西,你可以想像更多東西,你想得愈多,你愈感到自由
3. 閱讀,愈多愈好。不止是因為你需要閱讀,閱讀是因為暑假激發你的探險和夢想。閱讀令你感覺似飛鳥,閱讀是因為它是反叛的最佳方式
4. 避免任何令你感到負面和空虛的事情、情况和人物。尋找令人興奮的情况,或是欣賞你和明白你的朋友
5. 如果你感到傷心和恐懼,不要憂慮。這個夏天,就像其他好事物,會令心靈平和。嘗試寫日記,以寫下你的感受
6. 跳舞,不要感到羞恥。在家或睡房附近的街上跳舞。夏天就是一場舞蹈,不是其一分子才是羞恥
7. 去看日落,最少一次。站在那裏感到寂靜和呼吸。閉起雙眼,感恩
8. 玩許多運動
9. 如果你看到接近你生活的人。送上你的感謝,無論他或她是否明白。如果他們沒有回饋,那他或她不會是你命中注定的一部分,否則2015年的夏天會是一起同行的好時光
10. 記住你在學校學到的事,查閱你的筆記
11. 要像太陽般快樂,像海洋般不受抑制
12. 不要口出咒罵之語。永遠保持禮貌和仁慈
13. 去看有悲傷對話的電影,尤其是用英語的。這會幫助你改善語言技巧和增進夢想的機會。不要讓電影在片尾字幕中結束,在整個夏天活出那份經驗
14. 不論晝夜,夢想你人生可以達到的事。在這個夏天,呼喚永不放棄的強大力量,做任何令你可追逐夢想的事
15. 做好人
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科學の暑期活動 -- 現正接受報名
2015暑期活動現正接受報名!
2015暑期活動現正接受報名,有關詳情可按以下連結:
親子暑期活動 - 親子玩科學の夏日水世界
初中學生暑期活動 - 科學x 創意.光之領域工作坊
高中學生暑期活動 - Science Talent 50 科學培訓計劃
高中學生暑期活動 - 鑑證科學培訓計劃2015
親子玩科學の夏日水世界
地球的表面大約有70%被水覆蓋,水於自然環境中可謂無處不在。水亦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除了每天至少要喝8杯水外,四周環境都與水有微妙的關係。為了一睹「水」的奇妙之處以及相關的科學特性,香港青年協會創新科學中心於今個暑假將舉辦名為親子玩科學の夏日水世界。透過一系列的親子實驗,把一些有關水的科學原理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學生講解,當中包括「水の魔術」和「水の應用」。
日期:
|
7月4日(四)
|
時間:
|
上午10時至下午4時
|
對象:
|
親子(9-12歲的學生及其家長)
|
名額: | 15對親子 |
費用:
|
每對親子(一位學生及一位家長)為港幣$150元正(不包括午餐費用)
|
地點:
|
香港青年協會創新科學中心(位於香港科學園)
|
報名:
|
申請人需郵寄報名表(按此下載)及劃線支票(抬頭祈付:香港青年協會)至香港青年協會創新科學中心(新界白石角香港科學園二期東翼浚湖樓2樓211室)
|
截止報名日期:
|
2015年6月25日(四)。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凡完成活動之參加者將獲發出席證書一張)
|
「光」不僅無處不在,而且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全賴光的奇妙特性、我們才可看到3D立體電影的震撼畫面和色彩斑斕的動人照片!從古到今,人類是怎麼利用「光」去照亮這個世界,甚至探測不可見的領域?
為了掌握「光」的特性和功能,今個暑假,香港青年協會創新科學中心舉辦了科學x 創意.光之領域工作坊。透過不同的動手實驗和活動,參加者能夠一起學習及探討各項有關「光」的科學課題,亦能發揮無限創意挑戰「光之任務」。
日期:
|
8月19日(三)及8月21日(五)
|
時間:
|
上午10時至下午4時
|
對象:
|
中一至中三學生
|
費用:
|
港幣$300元正(不包括午餐費用)
|
地點:
|
香港青年協會創新科學中心(位於香港科學園)
|
報名:
|
申請人需郵寄報名表(按此下載)及劃線支票(抬頭祈付:香港青年協會)至香港青年協會創新科學中心(新界白石角香港科學園二期東翼浚湖樓2樓211室)
|
截止報名日期:
|
2015年7月16日(四)。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凡完成活動之參加者將獲發出席證書一張) |
Science Talent 50 科學培訓計劃
面對21世紀的高速發展和挑戰,青年人需具備跨學科思維和能力,方能推動未來的創新科技發展。 有見及此,香港青年協會將於本年暑假與香港城市大學攜手舉辦Science Talent 50 科學培訓計劃,為具備科學潛能的學生提供跨學科培訓。
計劃旨在為優秀的理科學生提供跨學科之訓練,裝備青年人相關的知識,讓他們未來不論在科研或其他領域發展,均能盡展所長。培訓所涵蓋的課題全面且題材廣泛,包括科學、法律、倫理、商業以至管理等專業知識,並輔以模擬創業活動,透過將發明品推出市場的體驗活動,發展青年人多面向的潛能。
訓練內容包括:
- 3D模型製作及打印
- 編寫手機程式
- 銷售及商務演說技巧
- 知識產權及生物倫理
日期: | 7月20日(一)、7月21日(二)、7月23日(四)、 7月27日(一)、7月28日(二)及7月30日(四) | |
時間:
|
上午10時至下午4時30分
| |
名額:
|
50
| |
對象:
|
2014 - 15年度修讀中四或以上並修讀理科的中學生
| |
地點:
|
香港城市大學
| |
收費:
|
$1500 (費用已包括活動材料費,但不包括當日午膳費用)
(優秀而領取綜援或全額書簿津貼的學生可申請費用減免$1000) | |
報名方法: |
1. 郵寄報名
申請人郵寄報名表(按此下載)及劃線支票(抬頭祈付:香港青年協會) 至香港青年協會創意教育組(香港新界白石角香港科學園二期東翼浚湖樓2樓211室)
2. 網上報名
透過「uPortal – 青協.會員易」(uPortal.hk)於2015年6月1日(星期一)開始進行網上報名及繳費
報名須知:
1. 活動報名需由學校老師推薦
2. 出席率達80%及表現良好者可獲頒活動證書
| |
截止報名日期:
| 2015年7月2日(四)。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鑑證科學培訓計劃2015
為具備科學潛能的學生提供增益性及專業性的科學培訓,香港青年協會創新科學中心本年度將再度與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攜手舉辦第五屆的鑑證科學培訓計劃。
計劃由城大生物及化學系林漢華教授設計,重點培訓參加者對鑑證科學的知識與應用技術。內容包括理論學習、模擬案件偵查體驗及動手實驗共三日全天活動。參加者將化身成為鑑證人員,運用所學的各種技術,在模擬的案件現場進行搜證,更會在教授及小組導師的指導下,於大學實驗室利用專業儀器分析證據,與組員一起根據實驗結果推理研判,並匯報調查結果。
研習範疇將涵蓋基本鑑證科學理論、罪案現場偵查、鑑證生物學、分析化學等學科,期望讓參加者從中體驗鑑證人員的日常工作,發揮和實踐科學知識,培養邏輯思維、觀察和分析能力。
日期: | 7月31日(五)、8月3日(一)、8月4日(二) | |
時間:
|
上午9時至下午6時
| |
名額:
|
50
| |
對象:
|
2014 - 15年度修讀中四或以上的理科生
| |
地點:
|
香港城市大學及學生宿舍
| |
收費:
|
$1000 (費用已包括實驗及活動材料費,但不包括當日午膳費用)
| |
報名方法: | 1. 郵寄報名
申請人郵寄報名表(按此下載)及劃線支票(抬頭祈付:香港青年協會) 至香港青年協會創意教育組(香港新界白石角香港科學園二期東翼浚湖樓2樓211室)
2. 網上報名
透過「uPortal – 青協.會員易」(uPortal.hk)於2015年6月1日(星期一)開始進行網上報名及繳費
報名須知:
1. 活動報名需由學校老師推薦
2. 活動將以廣東話進行
3. 出席率達80%及表現良好者可獲頒活動證書
| |
截止報名日期: | 2015年7月6日(一)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香港青年協會創新科學中心
電話﹕(852) 2561 6149
傳真﹕(852) 2565 8345
訂閱:
文章 (Atom)